議題資訊
在2020年度的「商業車智能研討會」車體公會吳進平榮譽理事長針對台灣商用車體的法規亂象提出諸多實務上的謬誤,其中像是:客用貨車(含捐血車、X光車、露營車…等),沒有製造規範可依循,內裝更沒有完善的法規可用。例如捐血車是領貨車牌,這是合理的嗎?但如果沒有領貨車牌照沒有其他可以適用的法規。另外,所有器材裝載上車後事實上是超重的,但為了可以領牌只能讓業者事後在把部分的器材安裝上去。這樣的做法合理合法嗎?當時有多位交通部官員參與了研討會相關認證單位也有派職員與會。但是過了將近五年,這樣的疑問卻還是被政府單位束之高閣,沒有進一步檢討改進的舉措,或者是官員們認為法規沒有修正、改進的需要?!吳理事長舉出的只是每天在我們周遭千千萬萬商用車的現實,反正不出事,車廠總是得找出辦法來讓車子可以領牌,監理單位好像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台灣商用車的奇怪亂象卻成了幾十年來大家的習以為常。難怪商用車總蒙上數十年如一日的陳舊印象,而科技極為發達的現在卻要屈就阿嬤級的法規,讓貨車繼續畸形發展,這便是小編今天想提出來探究的,也談談工具車的安全。
車體公會榮譽理事長吳進平多次對於貨車認證問題與實車落差提出法規建議。
驗車時淨空的幻境
所有商用貨車頭家都知道驗車時就是技術大考驗。畢竟要將日常的擺滿各種工具、貨架完全拆除,如果是一般物流車或許不要裝貨就能解決,但如果平日做的裝潢、五金、機動服務車,要在驗車的當時要把所有東西包含層架消失(甚至要將車頂架一併消失),簡直是考驗大家是否有大衛魔術的能力,不然就只能花錢請代檢,否則要過關就是天方夜譚。但是用這種方式驗車是不是才是天方夜譚,畢竟哪一台貨車是空盪盪地出勤,不檢視正式工作的樣貌,反而要求頭家們把所有東西都拆光了來驗車這才是監理單位自認合理但對商用車頭家來說才是的天方夜譚吧。就像捐血車、X光車如果都拆光了儀器再去驗車,然後再把設備裝上去,這是掩耳盜鈴卻是政府機關認為的「安全」,更何況再次架設貨架、儀器不僅浪費了時間 更存在再次安裝可能不夠穩妥的風險。
對於驗車時將貨艙淨空或許我們習以為常,但這樣做合理嗎?
如果照小編的邏輯,你應該就會開始疑問那是不是應該把工具車/物流車的層架都安裝好了再領牌,這怎麼可能?想到要用這樣的車去讓ARTC、VSCC(簡稱車測中心及車安中心)跟監理單位買單,應該所有商用車廠都會覺得無力,還不如花錢了事讓代辦代檢處理,不然走正常的路況日廢時花錢費力,搞不好又是二三十年還是沒有進展。但如果德國能(能直接讓車內車頂貨架通過審驗)?為什麼台灣不能?!
貨車內的有條不紊甚至連載運工具也讓人放心。
載滿工具物品的商用車安全嗎?
隨著生活型態的變化,商用車的變化日新月異,裝潢公司、工程單位把貨車當成工具車已經在你我生活上習以為常,台電服務車更是讓大家習慣車頂上綁著樓梯就出勤,而現在移動式服務廠(像是輪胎修理、車輛維修)直接到客戶端提供維修保養服務,更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這樣的商用貨車時時刻刻在我們的身邊服務著我們的日常。正如以下幾張照片,或許你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嗎?這正是一般民眾日積月累看商用車已經習慣的印象,甚是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畢竟在我們身邊多是這樣的貨車(貨客貨兩用車),但是你能想像像是這樣的車如果碰到車禍意外、遭到撞擊,這些工具會不會成了傷害運將的元兇,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是貨車貨艙與駕駛艙分隔那就不會有危險了,但如果這些工具中有斧頭或尖刺的工具,抑或者物品中有瓦斯或易燃品之類的,那總是貨艙與駕駛艙分隔竟真能保障駕駛及乘員的安全嗎?如果是客貨兩用車會不會成為更嚴重的災難現場?更別說綁在車頂的樓梯或者長條物件,會不會成為傷人的利器,而車頂的承架是否牢靠?還是所有的車頂架就是那樣的規格,有沒有考量到它的牢固性抑或者承重能力或者承載的物品的各種不同需求。講到這裡,應該就會覺得現在法規的可怕!也就是對於工具車到底該如何來保障它的安全?目前看來是~空空如也!也就是驗車時全部淨空,相關單位就覺得安全妥當啦?!關於這樣的誤謬,小編特別請教引進德國工具車內裝規畫的德貿公司李英豪總經理,他用了原廠一段簡短的影片輔助說明(https://fb.watch/rXN_KjZyq5/),影片中1973年當時的小廂型車(VW T2)工具散落在車艙中,突然從路旁飛出一顆足球,司機一個緊急煞車,工具往前噴射司機差點就蒙主寵召了,而現在的貨車可以在工具運在上不僅一目了然,將貨艙有條不紊地規畫貨架、工具的置放,影片後段是原廠的撞擊測試,在撞擊的過程中,車艙內的層架、層架內的物件都不受影響,層架或許會因為撞擊力道有歪斜的狀況,但卻沒有任何噴飛四散的恐怖景象。這樣短短的影片讓小編再次見識到德國工藝的井井有條。現在德貿都已引進這在德國經過認證的系統(不僅有撞擊測試還有萊茵等國際認證單位的證書),那德國能,為什麼台灣不能?不用這樣先進規範來提升工具車的安全,而是回歸阿嬤時代的法規將貨艙淨空來創造安全的假象。不僅是想法、做法開倒車,安全規範更是食古不化,不是嗎?!
經國際認證的貨艙貨架,如果在台灣獲得認可是否可以大幅提高這一類車輛的安全。
「安全」才是審驗認證發照的最主要目的
回過頭來想ARTC、VSCC(車測中心及車安中心)跟監理單位費盡千辛萬苦審驗車輛發照並非為了刁難廠商,他們堅持的中心思想無非就是「安全」兩字。而基於「安全」,是否有機會來探討一下如何改善台灣工具車的法規,讓這樣的車輛在路上行駛司機、乘員甚至其他用路車輛/用路人的安全可以更被保障。像台灣車輛的撞擊測試是針對國產乘用小轎車,商用車這個區塊沒有被涵蓋到,那在沒有國內的撞擊測試的審驗下,是否可以要求車內的層架安全、固定孔洞、綁繩或者鉤環的耐重…等等。抑或者接受德國的驗證標準,而非讓廠商從發照的過程就碰到一鼻子灰,甚至這些審驗與發照單位的員工都不知道該如何來幫助廠商完成程序,讓有心要引進好的、安全的工具車廠商一路撞牆。反而是向台電、或電信公司經常出沒在你我身邊工程車,大家習以為常,而沒有意識到安全的問題,更可能沒有領牌審驗的阻礙,這樣是對的嗎?
這是你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工具車模樣,或許我們都不曾去想像它隱藏的風險。
為了讓小編們理解工具車與承架的安全,李英豪總經理不厭其煩地示範各種工具的置放,甚至在大中小型的商旅車中如何確保每一件工具不僅穩妥牢固,還有非常有秩序地擺放可以大幅降低工作人員尋找工具的時間,而且如果將平常使用的整台工具推車放在車艙中也牢牢被固定,讓我們感受到工具車終於可以「安全」上路。
-
-
「2025商用車大展」開幕活動的冠蓋雲集加上展會中台中市交通局、交通部公路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研院及ARTC皆有展示活動及研討會。足見,政府單位對於兩年一度的商用車展已經認同它帶領產業發展及產官學交流對話的實質果效。
-
商用車研討會多年下來除了前瞻性趨勢研討,藉由車輛及各類產品或系統科技的匯聚讓參觀民眾更了解商用車的科技與未來發展,也針對產業問題邀請業者與政府及專家對談。「2025 商用車大展」現場將舉十場不斷電研討會。
-
驚蟄到,乙巳年春回大地,在蛇來運轉、蛇燦連發的2025台灣商用車界最大盛會「2025商用車大展」不但進入開展(展期:5月1~4日)倒數計時,在各界高度關注、且將於本活動大顯身手,除了要讓商用車主與專業人士們收穫滿滿,一起共創商機之外,將於台中國際展覽館(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三段1號)熱烈開展前,主辦單位更於日前舉行廠商說明會,原本僅規劃下午場,結果不僅爆滿,更於同日上午追加上午場說明會,會場仍舊滿座,更顯示產官學研各界的高度關注與全力支持!
-
2018年首次有了台灣第一次商用車展及研討會,車主們可以到展會看看各種品牌車輛,可以在現場向各式各樣的廠商獲得第一手最新訊息,兩年一度的商用車大展成為台灣商用車界最大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