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車
2024年正式落幕,本刊一如慣例整理重大關鍵事件,來探討這些事件對商用車市場的影響。依據這些事件的影響力大小依序為:車廠陷入低迷氛圍、新政府缺乏刺激市場的政策、淨零壓力開始波及範疇三、電動貨車陸續上路、景氣溫和成長商用車界卻力不從心、MIT電巴終於迎來轉折點、違停計點噩夢 終緩解、超重裁罰再次引爆爭議、兩岸團體旅遊斷炊、AI影響力開始發揮。
大型電動商用車陸續上路是2024年轉型新能源的最佳例證。
1. 車廠陷入低迷氛圍
自2017年為了降低空汙而研擬頒布「大型柴油車汰舊換新專案」幾經修正後提高的補助金額,讓商用車頭家們紛紛把握良機大力換購,而此專案終於在2022年底畫下句點,也讓車商們享受了約四年銷售的高光期,大型商用貨車新車掛牌連年攀升二十幾趴,縱使面對2020年開始的疫情肆虐,車廠們還是享受著滿手的訂單。但隨著2023年補助的消風,新車銷售開始如斷崖式的萎縮。
在大多數車商陷入低迷的困局,仍有傑出的品牌與產品在商用車市場表現亮眼。
此外,影響商用車的新車銷售還有整體市場的經濟動能也相對疲弱,難怪2024年對於商用車的新車市場來說動能缺乏才讓車市陷入一片低迷。其實,自從2023年底開始多數的車廠不管是品牌或者是車體廠商,都可以感覺到2024年將不會是經濟景氣的一年。畢竟當時處於國內總統大選的不確定因素、對岸經濟一片混亂未見起色、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硝煙彌漫不息、美國總統大選更讓全球屏息以待。國內外的政經氛圍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也缺乏未來景氣的正面訊息。難怪,車廠自2023年底的預期,在2024真實呈現(詳細數字請參閱本刊的2024新車掛牌分析)。
2. 新政府缺乏刺激市場的政策
商用車最大的影響因素除了經濟就是政治,因為政策上的引導,例如重大建設或者因應救災、防災等基礎建設,都會影響商用車的使用。以此來檢視賴總統在交通運輸上有五大方向:第一、推動電動運具成為兆元產業;第二、結合ICT產業以及淨零轉型技術,成立「淨零科技平台」;第三、研議有利於淨零轉型最佳政策,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創造產業鏈經濟價值與綠色就業動能;第四、將組成國家隊帶電動運具打入新興市場。第五、持續推動「公正轉型」,目前全國逾8,000家機車行通過轉型課程,未來將確保所有人在轉型過程都享有同等發展的機會。看到這五大方向,運輸頭家可能只剩兩個字回應~無感!新政府未來四年交通政策雖然都將與淨零轉型與ESG緊密連結,但似乎缺乏足以刺激市場經濟帶動運輸實體需求的積極作為,讓整個產業無法反映這些政策可以帶出的實際效應。另外,新任的交通部長也仍處於熟悉業務的過程,在尚未有積極政策的支持與經濟活動配套下,當然商用車的需求、道路運輸(不論載人或載貨)難有增長。
在賴政府的交通政策上看得出來仍對電動巴士國家隊進入國際市場深具信心,但卻仍未見官方有積極作為。
3. 淨零壓力開始波及範疇三
或許大多數的運輸業者還沒有感覺到2050淨零這個大政策的影響,但畢竟臺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而且許多營銷國際的大廠已經要求範疇三的上下游廠商包含運輸,需要提報排碳數據,以至於運輸業開始感受到一波一波推升的壓力。所幸本刊早已預視沒有被政府重視的運輸減碳的影響性,因此從2024年年初開始從基本概念、政策開始談起:碳無感-->碳焦慮、淨零政策的連動影響、及因為減碳對於商用車界帶來的挑戰,連續4期皆以ESG+2050淨零碳排為主題,進行系列專訪與報導,讓業者了解如何因應以及在運具尚未完全轉型前如何降低碳排來增加企業競爭力。此外,自2023年開始中華民國商用車技術發展協會便開始與交通部連續兩年舉辦ESG及淨零為主題的年度「商用車智能研討會」,邀請國內專家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探討,提出產業需求期望政府應該如何在政策與配套上讓業者知其所起然,而這些一波波的活動及報導對於臺灣商用車界來說無非提供了基礎的訊息,也成為政府機構理解產業心聲的基礎。
本刊深度報導DHL如何一步步邁向淨零讓業界足以參佐。
由商用車技術發展協會與交通部合辦的年度研討會,自2023年開始聚焦ESG及減碳議題。
4. 電動載具陸續上路
2024年對於電動貨卡來說在臺灣有了如同啟動儀式般的歷史意義,不論是VOLVO連續發佈重型貨卡與拖車頭交車及上路。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公司/DTAT也於6月6日舉辦e-Canter上市發表會,讓貨車這個區塊也正式駛入新能源型載具的新里程。而福斯商旅的發表的ID. Buzz,也點燃商旅車轉型電動化的開端。而11月底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及工研院聯合舉辦的「電動物流車示範推動成果展示會」終於讓國人開始看到MIT的電動小貨卡正式上路,其中還包含了二三輪的載具成果。而這些雖然都只是剛開始,卻足以作為臺灣在運具轉型電動無碳化的另一個起點。可預見明年經過市場的刺激,運具轉型將更加活躍、更具成果。但許多車廠還是面臨到政府對於配套不足與基礎建設上的無作為,而消極對應,無非是影響臺灣在淨零政策上無法實現的最大阻礙,但阻礙並不是在業者,而是政策上何時可以正視淨零的大目標下,政策如何引導運具全面順利轉型。(待續…)
e-Canter的上市,是2024年電動載具上路的重點活動之一。
福斯商旅的ID. Buzz發表,也帶頭台灣廂式商旅轉型新能源。
不只純電貨車在2024年陸續上路,連重型機械車也開始進入產業服務。
「電動物流車示範推動成果展示會」終於看到MIT電動貨車的進展。
-
引領國內商用移動服務超過70年之市場領導者--順益集團,於2月21日將第500台戴姆勒集團(Daimler Truck)專為台灣市場設計的賓士 OC500 大客車予文境通運旅遊集團,巧的是當初第一台OC500大客車,也是交付給文境通運旅遊集團,在國內頂級商用移動運輸市場,不但締造三贏局面,更立下不凡之里程碑。
-
本刊在2024年底開始彙整商用車年度最關鍵十大事件並陸續報導,最後將最關鍵的第八到十事件:超重裁罰 再次引爆爭議、 兩岸團體旅遊斷炊 遊覽車業者苦撐、AI影響力開始發揮。
-
-
作為商用車市場的領導品牌,HINO始終秉持創新前瞻的精神與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自2021年HINO導入符合六期排放法規的車型以來,今六期車累計銷售量已突破25,000台。為回饋廣大車主長期以來的支持,以及實踐品牌社會責任,於2025年搶先推出「HINO汰舊換新 永續專案」購車優惠活動,以實際行動促進環境保護及行車安全,攜手車主共同邁向更安全、更綠色永續的未來。
-
2024年正式落幕,彙整十大商用車關鍵事件:車廠陷入低迷氛圍、新政府缺乏刺激市場的政策、淨零壓力波及範疇三、電動貨車陸續上路、景氣溫和成長商用車界無感、MIT電巴迎來轉折點、違停計點噩夢緩解、超重裁罰引爆爭議、兩岸團體旅遊斷炊、AI影響力開始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