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車
本刊在2024年底開始彙整商用車年度最關鍵十大事件並陸續報導,在農曆年前將最後的三大關鍵,也跟讀者分享。好讓商用車頭家們正式告別2024的貪、悶、缺。準備喜迎新的金蛇年,祝頭家們2025都可以「蛇燦連發」!
8. 超重裁罰 再次引爆爭議
不知道交通部是沒有記取違停計點罰則施行前未與運輸相關業者溝通造成業界極度不滿的前車之鑑,還是交通部希望一刀切地解決超重造成的交通安全問題。2024年八月交通部又公告了超重車輛逕行裁罰的執行,再次因為執行單位完全沒有考慮到實際法規的紊亂,讓許多業者無所適從,以往20呎貨櫃最大載重是20.5噸,但現今施行的限重規定20呎貨櫃僅能載運18噸貨物(以法規允許至總重31.5噸,需扣掉車頭+板架11噸+空櫃重約2.5噸,因此貨重需控制在18噸內),少了2.5噸的貨品,讓運輸成本增加約25%~30%,難怪再次貨櫃貨運業不得得不站上陳情的第一線,畢竟貨櫃貨運業縱使認同限重的裁罰,但罰金卻由承攬運輸業者負擔而非由貨主承擔,這無非又是法規上的荒謬,如同民眾點餐Uber Eat,後來餐點出問題卻要求外送員負擔罰則一樣。幾次會議交通部相關單位彼此只提出個別的解套,未見通盤的考量,只是將此議題稍稍降溫,但如果交通部沒有正視法規相互矛盾之處,其實超重問題已是三四十年陳苛,早晚都還會引發一波波產業的不滿。
針對超重裁罰立法委員邱志偉招開的公聽會雖然官員都列席但會不會又是一個過場,去年底交通部長陳世凱裁示延緩一年施行,但看來也是暫避問題。
9. 兩岸團體旅遊斷炊
自從新冠疫情以來兩岸團體旅遊直接凍結,賴總統競選期間也承諾讓兩岸旅遊逐漸恢復,交通部甚至提出來台旅遊人數達千萬人次的目標,但沒想到賴總統當選後緊縮兩岸團體旅遊,讓已經展開接單的遊覽業者本預計520到凱道陳抗,但是經過交通部努力安撫,讓業者已經接單前往大陸的旅行團至六月收尾,而此後兩岸的團體旅遊陷入彼此不先開放的螺旋中。導致,原本有希望在2024年可以有對岸旅遊進帳的遊覽車業者又陷入落空,近年來紛紛轉為接交通車與國旅的遊覽車業陷入苦撐,部分業者像是雄獅旅遊推出高端國旅以軌道+遊覽車或者銜接自行車之旅,才得以轉型,但這畢竟是業界的極少數成功案例,業者企盼政府能在限制對岸團體旅遊時可以提供更多市場機會,讓旅遊產業早日盼來春暖花開的一日。
雄獅旅遊是極少數在兩岸團體旅遊凍結卻順利轉型的代表性業者之一。
在遊覽車市場萎縮嚴重的狀態下,仍有業者引進歐系頂尖品牌希望開發出新的市場契機。
10. AI影響力開始發揮
在去年年度關鍵影響事件中本刊就已提出AI開始對於商用車運輸界逐漸發揮影響,2024年更是AI蓬勃發展的一年,許多業者開始運用AI演算修正運輸路徑,或者精算物流的載運。而商用車製造商如鴻海等也大量引進AI技術降低工程師在實驗過程的重複測試,透過AI演算大幅縮短生產製造研發時程,而這樣的應用未來只會以加乘速度發展,因此本刊今年所舉辦的「2025商用車大展中」也將針對此議題納入展覽及研討會的主軸,邀請業者與專家深談AI對於商用車界的影響,讓運輸頭家了解AI的相關應用。或許AI趨勢在2024年僅在商用車產業排名末端,但可預期的未來,它將不斷跳躍名次成為舉足輕重的關鍵。
受惠於鴻海對於AI的高度應用,智慧製造的結晶之一鴻華先進Model U於2024年鴻海科技日與國人見面。
-
引領國內商用移動服務超過70年之市場領導者--順益集團,於2月21日將第500台戴姆勒集團(Daimler Truck)專為台灣市場設計的賓士 OC500 大客車予文境通運旅遊集團,巧的是當初第一台OC500大客車,也是交付給文境通運旅遊集團,在國內頂級商用移動運輸市場,不但締造三贏局面,更立下不凡之里程碑。
-
本刊在2024年底開始彙整商用車年度最關鍵十大事件並陸續報導,最後將最關鍵的第八到十事件:超重裁罰 再次引爆爭議、 兩岸團體旅遊斷炊 遊覽車業者苦撐、AI影響力開始發揮。
-
-
作為商用車市場的領導品牌,HINO始終秉持創新前瞻的精神與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自2021年HINO導入符合六期排放法規的車型以來,今六期車累計銷售量已突破25,000台。為回饋廣大車主長期以來的支持,以及實踐品牌社會責任,於2025年搶先推出「HINO汰舊換新 永續專案」購車優惠活動,以實際行動促進環境保護及行車安全,攜手車主共同邁向更安全、更綠色永續的未來。
-
2024年正式落幕,彙整十大商用車關鍵事件:車廠陷入低迷氛圍、新政府缺乏刺激市場的政策、淨零壓力波及範疇三、電動貨車陸續上路、景氣溫和成長商用車界無感、MIT電巴迎來轉折點、違停計點噩夢緩解、超重裁罰引爆爭議、兩岸團體旅遊斷炊、AI影響力開始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