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體/特殊車/二三輪
在「第六屆商用車智能研討會--淨零碳排與ESG實踐:綠色運輸轉型經驗分享與交流」中DHL 國際快遞台灣運務部副總裁盧嘉棟,分享「物流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解決方案」,談到DHL做為全球領先之運輸物流業者,如何實現全面減碳解決方案,像是機隊使用減碳達80%的永續航空燃油, 並在該年底(2023)率先完成100%機車電動化目標。當時在座與會者無不驚艷這許多台灣廠商尚未執行的積極作為,赫然發現落實永續與淨零還可以從這麼多面向進行。因此,今日特別專訪盧嘉棟副總裁進一步說明DHL如何看待2050淨零碳排這個大目標,與大目標下不論是個別企業或政策/政府的角色建議。
DHL循序漸漸地讓全世界看到淨零是做得到的。
「我們不做,誰來做?」
盧副總裁進入DHL約莫26年,從基層工程師、到品管、到跨國管理DHL香港品質管理部門、到管理運務前線,對於DHL的運作模式從底層到高層、從業務前線到管理核心歷練得極為紮實,因此在DHL總部有任何決策時,盧副總裁總能了解用意並貫徹。在採訪的過程中,他將DHL如何一步一步朝2050淨零邁進做成PPT,談的不僅是策略,更是過去二十多年來DHL如何訂目標、達成目標,厲害的是還將這二十年來國際的永續減碳的會議決議來比對DHL的決策,這樣讓小編們理解原來該公司的決策是緊貼著國際規範,更厲害的是DHL不是將這些國際決議當成口號而是反求諸己,要求公司內部逐一配合並達成。
DHL配合德國總部政策步步邁向淨零,更別說德國是歐盟2050 Net Zero的主導國家,促使DHL在永續與減碳這方向上毫不遲疑。
DHL/洋基通運運務部副總裁盧嘉棟在「第六屆商用車智能研討會」中的分享,讓與會者感受DHL的積極作為。
歐盟協議2030減碳50%,DHL更進一步將公司目標訂為60%,在這樣的大目標下,盤點企業內部排碳的重點項目,提撥預算投資在綠色技術上,如航空佔比整體企業的90%碳排放量,就著手採購減碳達八成的永續航空燃料,讓未來的航空業務的碳排放量大幅降低,並且投資購買電動飛機(預計近兩年投入營運機隊),再則是公路運輸全面更換成零排放的運具(DHL國際快遞台灣已經規劃預算,預計2030 年前將電動車佔比提昇至60%)。至於對於碳排放量最小的建築部分,DHL也同等重視,全面採用碳中和建築,讓這部分的排碳量降至整體營運的1%左右。關於台灣將於2030年前加速提高電動車佔比,盧嘉棟副總裁樂觀表示以目前貨卡車引進的進度應該是沒有問題,畢竟已經將二三輪全面完成電動化,現在就是循序漸漸更新貨卡,只不過像是eCanter要進台灣已經兩年了,近期才聽說今年終於可以上市。為了嘗試運具電動化,其實DHL早在2014年就已經採購電動摩托車並架設太陽能板充電,雖然成本不斐且產品尚未成熟符合作業上的需求,但盧副總裁說DHL採購零排放的新運具的關鍵目標是呼應集團的理念「我們不做,誰來做?」DHL作為物流產業的領導品牌,有責任帶頭支持環保運具以推廣綠色物流,並激勵其他企業加入永續物流的行列。
DHL由德國郵務接收後,有了國營企業的背景,更須走在減碳淨零的最領先。
綠色環保先驅
在採訪的一開始,盧嘉棟副總裁便談起DHL的碳排放被歸類在範疇三,不僅是最複雜,也是多數企業目前都不想碰觸的一部分,畢竟牽涉廠商/員工等要進行的碳盤查及真正能減量的有限,就像現在政府的政策一樣幾乎全數都放在工業製造端,但是現在只要承攬的業務是國際大廠不管是Apple、Google、聯合利華/Unilever、星巴克/Starbuck等都會問上下游廠商針對ESG公司做了哪些事項、減碳量多少,不難想像運輸服務廠家雖屬範疇三,也被產業推著必須了解碳足跡、碳盤查的現實壓力。
DHL作為綠色環保先驅絕非浪得虛名,從2008年該集團就推動GOGREEN計畫,要求2012年碳效能必須相較於2007年提高10%,而這樣目標在2010年就達成了。另外GOGREEN計畫也訂下2020碳效率提升30%的第二目標,該集團更是提早四年於2016年就達成。同時DHL集團也配合歐盟政策2017年就展開2050實現零排放的政策,因此逐步設定2030年,DHL 集團希望將自身直接和間接排放(範疇 1 和 2)減少 42%,並將物流相關範疇 3 排放總量減少 25%的目標及2050達到淨零的總目標。DHL持續積極投資航空燃油、電動飛機、電動載具、甚至自動化系統等。而目前在台灣的廠房設備、硬體都必須檢視是否符合2030的減碳目標。
目標2050淨零DHL從排碳高達九成的航空機隊著手,且未來將有電動飛機投入運行。
運具電動化只是一小部分
盧嘉棟副總裁說運具電動化對於DHL來說絕非口號,其實自從2021開始集團就加速汰換電動車,像是首先導入Gogoro 2 Utility電動貨車, 蓋亞(GAIUS Rapid 3 SL-貨箱容量925L)與宏佳騰三輪電動車(Ai-2 Gather-貨箱容量180L),同時也引進亞太區第一輛Cubicycle三輪自行車(貨箱容量1200L),且目前已經完成100%機車電動化。雖然這些都所費不貲,像是蓋亞的成本就接近半台貨車,而在歐洲都會區如荷蘭運行得很好的Cubicycle,在台灣就受到法規限制無法在正規的道路運行,但如果純粹用商業營利角度去衡量,只會回頭去購買一般燃油貨車,但這並非DHL的思考模式,也見識到在淨零的路徑上真有企業不是從現金的成本去考量,而是落實集團永續物流的願景,推動大環境減碳。
在貨車部分,DHL 陸續採購中華菱利電動車(e-Veryca貨箱容量3852L),為了使用電動車且確保廠區的安全,場站內都已經購置足量的滅火毯,萬一發生任何無法滅火的狀況, 能隔絕空氣中助燃氣體,讓火災被有效控制。而這也是採用電動車的連帶成本之一。
2023年DHL已經完成摩托車隊全面電動化。
不僅載具電動化,DHL的減碳實績也惠及客戶。DHL貫徹ESG可說是做到底了,推動無紙化已經年,通常民眾在寄送國際快遞時需要準備需多報關所需文件,而DHL利用數位科技達到通關無紙化,也就是所有的貨件資訊全部電子化,連以往目的地國家、清關作業部門需要從貨物上將黏貼的文件資料拿出來報關,但現在DHL的做法是貨物流與資訊流分流,讓實體貨物抵達海關前,報關資料程序已同步完成,這不僅是無紙化,更加速貨件運送效率。另外,以往的送件到府,經常因為碰不到收件人需要屢次投遞, DHL也率先與全家, 7-11等知名便利商店合作到店取貨,除了提供收貨人更便利的取件時間,對DHL而言也降低了多次運送的碳排放。此外,DHL去年推出的GoGreen Plus服務,提供每筆貨件的碳排放量,並且可以出具碳排放報告給客戶。截至今年四月台灣客戶在購買DHL綠色商品GOGREEN PLUS 選擇性服務方案的數量已高達五千家,高居亞太區的第一名,在集團的全球排行也名列第四,可見,台灣企業願意為減碳付出多一點成本的實際行動也是世界名列前茅。
雖然看著如此有理想有資源的DHL願意為2050淨零付出這麼許多,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企業望塵莫及,但是有這樣的綠色先驅,作為全球的榜樣,讓我們看到2050淨零絕非口號。
-
ChatCV商用車談的讀者諸君專業大大們,肯定記得我們曾經報導過航偉東風領先導入的KL純電動曳引車與35噸柴油曳引車,不僅以超性價比震撼市場,就在蛇燦連發的今年,最猛的正式來了,喊出對標歐系的旗艦曳引車,根據總代理表示,ChatCV商用車談也終於現場親炙這自2006年東風天龍啟動國際合作以來,這敢喊出「超日趕歐」的指標性產品,肯定將對國內重型商用車壇,吹起一陣比丹娜斯颱風還要強勁的超強烈東風!
-
2025亞太智慧商業物流展(Smart Business Logistics Asia 2025),6月11日至13日於桃園會展中心盛大登場。由安益集團攜手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台灣冷鏈協會、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及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台灣分會共同主辦。
-
-
兩年一度的台中商用車展即將盛大登場,冷鏈物流最佳夥伴----邰利股份有限公司將展示五款冷鏈運輸車輛設備,這些車輛搭載先進科技的溫控系統,專為高標準冷藏與冷凍運輸需求打造,為易腐物品與高敏感度產品提供最穩定、高效的運輸解決方案。
-
「2025商用車大展」開幕活動的冠蓋雲集加上展會中台中市交通局、交通部公路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研院及ARTC皆有展示活動及研討會。足見,政府單位對於兩年一度的商用車展已經認同它帶領產業發展及產官學交流對話的實質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