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系統
藉由「2025商用車大展」的連續報導,商用車主們應該意識到原來AI大趨勢對於商用車的影響已經方方面面展開,不等著你是否上車,它已經不斷加速你我生活的變化,透過運算力的倍速成長它開勢不可擋的影響力已滲入產業運營。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2023年報告指出,AI在交通領域的應用,預期到2035年可望帶來高達30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例如如透過AI技術資料分析預測交通流量,協助城市制定最佳號誌時序與路線規劃,而這樣的應用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為例,透過AI與感測器結合的智慧號誌系統,推估將成功減少城市主要道路平均等待時間達25%。為了讓讀者們更多元地認知到AI時代的來襲,將以此為題展開一連串報導。
「2025商用車大展」展開了讓運輸頭家了解AI影響商用車的大趨勢來臨。
藉由Chat GDP 看見AI的後座力
2023年春最夯的問候無非是你是否開始跟Chat GDP聊天,看它懂不懂你的問題?那時造成一股風潮,不論Chat GDP回答得如何模稜兩可甚至可笑都成為人們間的談資,但同時這些來自全球與Chat GDP的對談,也開始成為加速餵養它的養份,至今短短兩年多Chat GDP無非造就了幾乎無所不知的神腦,也讓人們見識到AI算力的可怕,你隨意問它一個醫生的簡歷得出來的答案比你透過谷哥大神查詢的半天還看到一堆廣告夾雜其中更有效率。而2023年底推出的本刊「Chat CV/商用車談」,也認知到“談/Chat”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因此藉由命名期望以資訊平台方式來與商用車主一同談談商用車。短短兩年,輝達(NVIDIA Corporation)至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夯的股王,Chat GDP幾乎成為多數人的小幫手。兩年來,Chat GDP不只讓世人意識到AI的潛力,更準備迎接AI的新世代,而今運輸業的轉型、商用車的躍昇AI也已擔綱不可取代的角色。
英國伯明罕 「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同樣聚焦AI的應用及影響。(圖/取自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展會提供)
國內會展終於足以匹敵國際大展
在台灣「2025商用車大展」於五月一日到四日如火如荼地展開,讓參觀者看到不一樣的商用車大未來與多元的AI應用實績的同時,在大西洋上的大不列顛共和國居然有一場不約而同的「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4 月29 至 5 月1 日在英國伯明罕 NEC 展出),該展會聚焦電動商用車、智慧車聯、AI 應用與零碳排轉型。真不知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該慶幸國內終於辦出與國際展會在焦點足以呼應甚至部分成果更勝一籌的展會。
「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單單在現場的系列演討會中就有兩場以AI為核心。「AI Assisted Driving Safety/人工智慧協助駕駛安全」 及「Automate your Organizations Admin Tasks with AI/利用人工智慧自動化組織管理任務」。而有關AI 元素多元展出可分為以下五大類型:
- AI車隊管理及效能提升:Intangles公司提出探討 AI 驅動的預測性維護如何降低故障率、提高運行效能,適用於多數車隊與載具;Cappagh Browne 分享 AI 駕駛教練平台、自動化辦公流程與 telematics AI 解決方案;Uber Freight:透過 AI 降低約 35% 卡車空駛率,節省燃油與成本,自駕路線運用 ML 模型考量天氣與交通,空駛率降至 10–15%。
- AI 系統提升用路安全:CameraMatics系統運用AI人工智慧可辨識車輛周圍行人、自行車等弱勢道路使用者,並在危險發生時發出警示。
- 新型智慧功能展示:展區展示 AI 驅動的停車預約、事故損傷照片增補功能、車輛與拖車遠程排碳優化系統等,強調安全、效率與減碳。Plus 開發 SuperDrive Level 4 系統,與多家車廠結盟(含 Bosch、Cummins、Scania 等。
- 品牌廠商布局轉型:車輛品牌如 Renault、Isuzu、Farizon、Ford UK等發表電動車款及智慧車聯平台,並包含AI 功能延伸的MSG預測、車隊管理等。
- 智慧道路與交通流管理:如AI 即時分析交通流,優化號誌調控、預測塞車並推薦替代路徑,提升市區運輸效率、降低碳排;車聯網 (Vehicle-to-Everything)藉由高速通訊協定(Servlet車聯、C-V2X)可啟用車隊編隊、碰撞預警、緊急車輛提醒、路況預警等功能。
「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更針對資安與管理挑戰點出AI大量應用後的風險及法規上的不及,由於高度網路連接也帶來更複雜的資安風險(如車聯網入侵);車廠需建置 AI 驅動威脅偵測系統與加密協定。例如,前美國 39 州允許自駕卡車,但聯邦尚缺統一規範;歐盟雖設框架,仍以 hub‑to‑hub 為主,法規遠不及技術發展,這將是未來的重大隱憂。隨著車聯網普及,資安風險日增,藉由地球另一端的「Commercial Vehicle Show 2025」點出AI大量應用而法規卻仍遠不及其發展速度,台灣也該正視這未來可能形成的巨大漏洞,並即時因應將資安保護作為AI發展必要的基礎防線。
AI世代 台灣智慧交通成就不凡
看到英國的商用車展中各種AI的展現,反觀台灣這舉世知名的科技島當然許多應用以不在話下。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去年提供的相關報告中就指出,交通部推動的「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將大量納進AI技術應用,如智慧車載系統、事故預警平台與智慧公車路網管理,期望於2030年前建構完整智慧運輸生態系。
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信手捻來都可以是智慧交通各項政策的實績。(手機展示智慧停車APP)
在台中舉行「2025商用車大展」中台中市交通局以「台中智慧行,公車更安心」為主題,展出台中市在公共運輸領域導入智慧科技的多項創新應用,不僅大量以AI強化系統間的整合更引進 MaaS 概念,整合電動公車、YouBike 與捷運,透過「台中Go」App 一機解決乘車、驗票、自助租借等功能,搭配 AI 行車輔助提升舒適性與安全性。而在展會前本刊對交通局局長葉昭甫的專訪中提到的「智慧停車」不僅已納入三萬個智慧停車格進資料庫,在市區眾多購物中心、大型賣場,周末交通擁塞及停車不易,只要購物中心停車位達九成滿,智慧停車系統APP就開始將排隊車輛引導到附近十分鐘步行可抵達的停車場,避免排隊造成道路壅塞,也讓停車格可以更智慧且透明地提升使用率。與英國商用車展上AI應用在即時分析交通流、優化號誌調控、預測塞車並推薦替代路徑,提升市區運輸效率、降低碳排等成效,台中市交通局已經落實的智慧交通的各種成效,絕對可謂台灣之光。
AI加速系統效能提升 倍速車輛設計與製造
在專訪華德動能蔡慶裕董事長的交流中,他提到AI 應用對於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於是在公司內開課讓員工都具備AI使用的基礎訓練。在訪問昇達輪胎李宗義副總經理時,他也不經意提到近期公司的客戶服務管理系統也正以AI優化未來可以更預期客戶的需求。在這一期的幾個採訪中雖然都沒有涉及AI,但受訪者卻不約而同地不經意談到該公司對AI使用的重視,足見領先的企業都預視人工智能對產業的影響已不容小歔。
以具有鴻海DNA的創星物聯科技/TransIoT為例,就針對商用車的保險費用合理化的需求提供新一代AI技術應用與汽車保險鏈結的服務。這套系統不僅是行車紀錄器,還能修正影像,正確辨別車輛、號誌、物件等,經過平日、夜晚、豪雨等天候狀況下驗證:可辨識車輛種類:14種、準確率: 84.4%;可辨識標誌種類:149種、準確率: 90.1%;可辨識燈號種類:49種、準確率: 87.2%;車牌辨識 (肇事事件ROI):準確率: 95.2%。在不同天候下測得的高準確率對於意外事故肇責釐清就非常有幫助,而這正是為何明台產險等相關保險公司願意與創星物聯科技合作。不僅止於此,依據創星物聯科技的專業,透過人工智慧在車速與環境加上時間等多重變數下,可以讓車隊了解如何優化駕駛行為,而經過整個車隊配合進行優化駕駛行為後可協助降低風險(提升行車安全)而節油成效更可高達8%。
由於提供新一代AI技術應用讓汽車保險肯定創星物聯科技的精確與可靠。
在國內台灣AI應用得淋漓盡,大家應該就先想到鴻海,畢竟連續兩年的鴻海科技日(HHTD 2023 & HHTD 2024)都看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親自現身與董座劉揚偉互動,發表鴻海如何透過AI人工智慧的應用,目標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整合。以HHTD 2024發表的Model U從設計到成型居然只用了五個多月,聽到這種時效,應該讓所有車廠都覺得不可思議,對車體廠來說更是瞠目結舌。但誠如HHTD 2024會場強調的AI技術,也就是透過大數據的運算與推估以往需要人工數個月去組合車輛的各種動力配置或性能輸出,甚至做出許多模組進行測試,都要熬上數年。但經過AI的技術卻能將這樣的時效縮短至數天內,難怪從2023年開始鴻海的科技日就不斷強調AI的應用,而2024年度更以『智慧製造』作為主訴求之一。
連續兩年輝達黃仁勳執行長出席鴻海科技日,向世人展現鴻海在AI運用的多元與深入。
AI 為商用車與運輸 啟動新未來式
AI 已從「可選配件」逐漸成為商用車與物流的「必需品」,尤其在以下層面顛覆產業:
- 安全駕駛:AI 錄影監控與盲點偵測為商用車安全注入新保障。像是在「2025商用車大展」可以看到的艾達車用電子展示的四路 / 八路 AI 錄影系統,以及帷享科技整合雷達與 AI 影像的盲區偵測裝置,已率先在大型貨車、客運車投入試用,致力提升 VRU(脆弱道路使用者)安全,這些系統夜間與惡劣氣候下表現依然穩定,獲得車主與業者注意。
- 物流性能優化:排程自動化、路線預測性提升可提供即時決策,減少運營成本,這些也都是AI應用上可以協助貨運物流改善運能,而這部分的應用已經在工研院的諸多計畫中落實。
- 冷鏈品質與 ESG 評估:全透明管理流程為食品冷鏈提供信任基礎,這業也是在「2025商用車大展」中的食品冷鏈科技專區中希望讓商用車主了解的新趨勢。
- 運輸智慧生態鏈整合:車隊管理與城市交通將因 AI 而成為可控系統,甚至未來整合氣候與環境監控導向更完整智慧城市願景。事實上,智慧道路、智慧運輸都是近年來交通領域研討會中聚焦的重點,甚至像台中市交通局已經有多項落實的成績,或許商用車頭家們感受的並不多,不過只要持續關注本刊的報導,就能慢慢領略AI在交通運輸上透過更緊密的系統結合,正在啟動新型態的未來式。
AI應用以滲入商用車系統的方方面面,不少企業已積極將AI注入公司發展必備。(圖為惟享科技的應用AI強化其安全系統)
-
-
對不少大型駕駛人、車隊管理者、企業客戶來說,如何降低事故率、提升管理效能,同時可以解決人力不足問題,這三支穿心箭,長期以來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讓人擔心,但你知道現在早有針對前述各大問題,且結合先進科技就可以次解決所有痛點的解決方案嗎?
-
台中市公車運量去年高達8,200多萬人次,很多人每天都在搭公車,你知道背後的科技與智慧化有多進步?市府交通局1日將電動公車開進「2025 CV Show商用車大展」,開放民眾上車體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多元支付驗票機,成為全場人氣爆棚的亮點。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智慧交通創新應用,擴大至整合公車、捷運、YouBike的「台中Go」APP,新增「市民乘車碼」功能,一機在手,服務就有,台中已邁進智慧行動服務(MaaS)新紀元。
-
亞勁車電,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台灣新創公司,背後擁有一群來自電動車產業的專業團隊。自創立初期,亞勁車電便鎖定了最具挑戰性的市場——自駕車與電動巴士,立志成為業界的先驅者。作為台灣首個推出電動車「即時維修服務」的品牌,亞勁車電迅速在桃園八德區建立了三個高效能維修廠區,並為電動車維保設立了新的產業標竿。
-
「2025商用車大展」開幕活動的冠蓋雲集加上展會中台中市交通局、交通部公路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研院及ARTC皆有展示活動及研討會。足見,政府單位對於兩年一度的商用車展已經認同它帶領產業發展及產官學交流對話的實質果效。